大模型其实大多都是基于“神经网络”技术构建的。虽然“神经网络”这个词听起来挺神秘、挺高深,但其实用 PyTorch 搭建一个简单的神经网络,比你想象的要容易得多。举个例子,如果我们想让模型学会 y = x² 这样的规律,只需要几行代码就能实现。

AI 科普达人 New Machina 会用 5 分钟时间,带大家用 PyTorch 搭建一个超简易的神经网络,帮你快速入门,直观了解神经网络和模型训练的基本原理。

整体流程大致分为以下 6 步

1. 准备和生成数据

可以自己生成一些简单的合成数据,比如让 x 在一定区间内均匀分布,再加点噪声,目标是让神经网络学会 y = x² 这样的规律。一般用 torch.linspace 生成 x,再算出 y。

2. 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

有了数据之后,要把数据随机打乱,然后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。通常是 80% 用来训练,剩下的 20% 用来测试效果,这样才能知道模型到底学到了什么。

3. 定义神经网络结构

这一步就是写一个神经网络的“蓝图”。在 PyTorch 里,就是新建一个类,继承自 nn.Module,里面定义好每一层,比如输入层、一个有 32 个神经元的隐藏层、输出层,还有前向传播的方法(forward)。

4. 实例化模型,设置损失函数和优化器

定义完结构以后,要实例化这个网络模型。然后选一个损失函数(比如均方误差 MSE),再选一个优化器(常用的是 Adam),它们会帮你衡量预测的好坏,并自动调整参数。

5. 训练模型

训练就是把训练集的数据一批批送进网络,让模型预测,然后算损失,再通过优化器更新参数。这个过程要循环很多次,每次模型都会变得更聪明一点。

6. 评估和可视化结果

最后,用测试集来检验模型在没见过的数据上的表现。可以把真实值和预测值画在一张图里,看看模型到底学得怎么样。这一步能直观地展示效果,也方便你调整和改进。

当然,真正的神经网络和模型训练远比这个例子复杂,但通过亲手搭建一个微型神经网络,能让你更直观地理解它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