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依赖 AI 会不会让我们的能力慢慢退化?我们还需要努力学习吗?来自社会心理学家 Heidi Grant 和企业管理者 Barry 的这场精彩对谈,相信会给有以上疑问的朋友带来启发。

Barry 认为,AI 时代,成长型思维是关键。过去几十年里,很多人一辈子只做一个职业,但现在,技术变化越来越快,学习成了每个人的 “必修课”。AI 能让我们更快地获取信息、整理资料,AI 除了能够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,还能成为我们的学习伙伴。

Heidi 也有类似的观点。她提到,成年人要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其实挺难的,因为大家都怕出错,怕被人评判。但面对 AI,我们就没有那么多顾忌。 AI 能帮我们发现自己的盲点,提供及时的反馈,让我们在安全、不怕犯错的环境里练习、成长。比如,现在有些公司用 AI 来分析客户服务电话,找出客服工作人员可以提升的地方,还能用 AI 模拟客户,让大家反复练习,变得更自信。

当然,也有些企业管理者担心,员工用 AI 会产生惰性、不再学习,还有人担心 AI 给出的答案不够准确,甚至会 “编造” 内容。Barry 建议,大家要学会 “提对问题”,也就是要掌握 “提示工程”。问题问得越清楚,AI 给的答案才越靠谱。更重要的是,不要把一切都丢给 AI,自己也要做总结、归纳,多用 AI 来查漏补缺、辅助思考,而不是直接拿来用。

在生活中,AI 还能帮我们管理时间、提醒我们休息,甚至在快要 “刷手机刷到停不下来” 的时候,像朋友一样提醒我们该放下手机了。它能让我们变得更加自律,尤其是在我们有盲点、或者意志力快耗尽的时候。

当然,有些事情,AI 替代不了。比如,真正需要共情、安慰、或者需要做出重大决定的时候,我们还是更希望和 “活生生” 的人交流。艺术创作也是如此,虽然 AI 能生成音乐、电影,但真正让人感动和产生共鸣的,往往还是背后有 “人” 的作品。

最后,Heidi 和 Barry 都表示,AI 的发展,其实是给了我们更多的选择。有时候你可能想要为自己定制的内容,有时候又希望和朋友、家人一起分享。无论是学习、工作还是娱乐,AI 都只是工具,怎么用,决定权始终在我们手里。别怕它,也别盲目依赖它,把它当成一个聪明的助手,用好它、学会它,绝对能让自己变得更强。

所以,与其担心 AI,不如想想怎么和它 “搭伙” 成长。毕竟,未来的路还长,变化还会继续,只有保持好奇心和学习的热情(成长型思维),我们才能在 AI 的时代活得更自在、更有底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