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过 Ollama,我们可以轻松地在本地电脑上部署 DeepSeek 等各类开源大模型。不过,要让这些大模型顺畅运行,通常需要本地设备配备高性能的 GPU 显卡。那么,有没有既简单又经济的大模型云端部署方式?针对这一需求,Google Cloud 的两位工程师分享了基于 Cloud Run 部署 DeepSeek 的方法,只需三步即可完成模型的云端部署。

Cloud Run 为应用容器化提供了极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。通过简单几步,开发者便能将深度学习模型打包进容器,并在云端一键部署上线。Cloud Run 原生支持 GPU,只需在部署命令中加入相应参数,便能为每个服务实例分配独立的 GPU 资源。这种方式不仅降低了硬件运维的复杂度,也让资源利用更加弹性,实现按需分配、自动扩缩容。

Cloud Run 的一体化操作也大大降低了操作门槛。无论是通过命令行工具下载并运行模型,还是直接调用服务接口,整个过程都非常简单。开发者可以用熟悉的编程语言和框架,快速构建并上线自己的 AI 应用。对于不希望自己管理底层模型的开发者,Google 还提供了 Vertex API 等托管服务,进一步简化了调用流程。

此外,面对业务流量波动,Cloud Run 的自动扩缩容,能够自动调整实例数量,流量高峰时快速扩容,闲置时则自动缩到零,节省了无谓的资源消耗。对于需要处理大模型推理但访问模式不确定的应用场景,这一点尤为重要。应用与模型服务的解耦部署,也为大型系统的维护和升级带来了更高的灵活性和稳定性。

模型管理方面,Cloud Run 支持多种加载方式。模型既可以按需从互联网下载,也能预先存储在云端,甚至直接封装进容器镜像。不同方式各有优缺点,选择时需结合业务特性与运维需求权衡。例如,按需加载适合模型更新频繁的场景,而将模型打包进镜像则更利于版本控制和部署的一致性。

从实际应用来看,Cloud Run 逐渐成为 AI 与云原生应用融合的重要桥梁。它既具备现代云服务的敏捷与弹性,也为 AI 模型的生产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撑。未来,随着云平台能力的持续增强,模型部署与管理的边界将进一步模糊,开发者能够更加专注于业务创新本身,无需为底层资源操心。